湖北日報訊 (記者艾紅霞、通訊員高媛、賴書勤)塔吊林立,機械轟鳴,工程車來往穿梭……10月3日,位于恩施市屯堡鄉馬者村的姚家平水利樞紐現場,488名建設者與時間賽跑,搶黃金施工期,國慶不“打烊”,沖刺導流洞年底貫通 ,為明年10月實施清江河床截流奠定基礎。
1號交通橋全貌
姚家平水利樞紐工程是國家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清江流域上的控制性工程,工程總投資66億元,以防洪和發電為主,因與三峽工程同屬高山峽谷筑壩攔江模式,該工程也被稱為 “小三峽”。
開工修建大壩,必須圍堰截流。工程技術部副部長盧興毅介紹,為給大壩主體施工創造條件,項目設計了兩條導流洞,讓清江水流“繞道”下游。目前,兩條導流洞正實行24小時三班倒連續作業,施工進展超過六成,計劃年底貫通。
在深山峽谷間,與導流洞施工同步推進的,還有配套交通網絡建設。受峽谷復雜地勢影響,項目前期規劃了4座橋梁、3個交通洞的循環交通體系,保障后續截流物資與設備運輸。在大壩選址下游的一號交通橋,主跨136米,一舉從高空跨越清江,目前6個主橋墩已完工。
值得關注的是,姚家平水利樞紐的大壩采用碾壓混凝土雙曲拱壩設計,最大壩高 175 米,堪稱同類壩型中的 “世界第一高壩”。
姚家平水利樞紐開發建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田貴周介紹,這座 “巨無霸” 大壩坐落于海拔近 1200 米的高山峽谷之中,跨越清江,不僅交叉作業面廣,技術要求也極高。眼下,由湖北水院、華東院、水電七局、水電十四局四家國內頭部央國企組成的聯合體,積極引入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為大壩高質量建設保駕護航。據了解,作為全國智能大壩試點湖北省唯一入選項目,姚家平工程將重點在智能設計、智能建造與數字化標準等三方面開展探索。
清江是恩施的母親河,在恩施境內全長275公里。恩施州水利和湖泊局黨組書記、局長周興發表示,姚家平水利樞紐建成后,將與下游已投用的大龍潭水庫聯合調度,把恩施市城區防洪標準提升至50年一遇,為守護江河安瀾筑起堅固屏障。除了防洪效益,該工程還將帶來可觀的經濟價值。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發電量達5.31億度,年均直接經濟效益約2億元。
鏈接:http://m.cnhubei.com/content/2025-10/04/content_19553744.html
【打印】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