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圓映萬家燈火,國慶紅旗展九州歡騰。當舉國上下沉浸在雙節同慶的團圓喜悅與出游熱潮中時,物流公司鐵路貨場的作業現場卻始終回蕩著機械的轟鳴,穿梭著忙碌的身影。這群堅守崗位的物流人,以汗水為墨、以責任為筆,在鐵軌與貨堆之間書寫著別樣的節日篇章,用高效運轉的物流鏈條,為節日期間的能源供應、民生保障和經濟發展筑牢堅實根基。
節日貨場:裝卸作業全力保障能源供應
清晨六點的貨場,朝陽剛剛躍出地平線,巨大的正面吊便已伸展起鋼鐵“臂膀”,在機械操作員的精準操控下,如同“巧手繡花”般將滿載煤炭的集裝箱穩穩抓起,緩緩平移至車皮上。叉車往來穿梭的引擎聲、貨物裝卸的碰撞聲、指揮人員的哨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一曲激昂的“勞動晨曲”。
在作業現場,各崗位人員分工明確、配合默契:29歲的沙斌手持對講機,雙眼緊盯著吊具與集裝箱的銜接點,每一個指令口號都干脆利落,“吊具再降兩厘米”“向左微調” 的指令清晰有力;碼放組的年輕小伙們俯身彎腰,校準每一個集裝箱的位置,確保堆碼整齊穩固如積木;車輛調車員包小鋒則穿梭在列車與貨堆之間,一邊核對貨物清單,一邊協調叉車與列車的對接時間,額頭上的汗珠順著臉頰滑落,浸濕了后背的工裝卻無暇擦拭。“多快一分鐘,能源就能早到目的地一分鐘。”包小鋒抹了把汗說道,這是現場所有員工共同的心聲。
有著12年裝載機操作經驗的張兵,是貨場的“金牌操作員”。雙節期間,他主動申請承擔最難的夜間裝卸任務,“夜間視線差,但煤炭運輸不能等,我經驗足,多盯一會兒心里踏實。”為提高作業效率,貨場提前制定了“人歇機不歇”的攻堅方案:按貨物類型劃分煤炭、集裝箱、雜貨三大作業區,將起重、裝卸、運輸人員編成6個模塊化班組,實行“兩班三運轉”24小時輪班制;設備維修組提前一周對 正面吊、叉車、裝載機進行全面“體檢”,更換老化部件、補充潤滑油,確保機械零故障運行。
夜幕降臨后,貨場的10余盞高桿燈全部亮起,如同白晝般照亮整個作業區。燈光下,張兵操控著裝載機在煤堆與列車之間精準作業,鏟斗起落間,黑色的煤炭源源不斷地注入車廂。從國慶晨到中秋夜,他和同事們累計完成7列貨運列車的裝卸任務,近25000噸煤炭從這里出發,奔赴全國各地的電廠、倉庫,為節日里的光明與溫暖提供堅實支撐。
安全生產:嚴守防線,確保運輸萬無一失
“越是節日繁忙,越要繃緊安全這根弦!”上午九點,貨場安全專員胡鴻明的身影出現在安全生產調度室,他緊盯著眼前的24塊監控屏幕,手指在鍵盤上快速切換著作業區域畫面。屏幕里,裝卸人員規范操作,設備運轉平穩有序,但胡鴻明絲毫不敢松懈,“任何一個微小的違規操作,都可能引發安全事故,必須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雙節期間,物流公司將安全生產管控升級為“全員、全流程、全方位”模式。在設備安全方面,各機械作業班組實行“班前檢查、班中巡查、班后保養”制度。裝載機司機王輝烈每天上崗前都會圍著設備轉上兩圈,用扳手檢查輪胎螺絲緊固情況,打開機油蓋查看油位,“上次發現風扇皮帶有點裂紋,及時更換了,不然作業時斷了就麻煩了。”他的工具包里,除了常用的扳手、螺絲刀,還裝著一本磨損的《設備安全操作規程》,里面密密麻麻寫滿了操作要點和故障處理心得。針對粉煤機等易出故障的設備,維修組還安排了專人跟班值守,一旦出現問題,10分鐘內就能到場處置。
貨物裝載加固是運輸安全的關鍵環節。保管班外勤人員常雷和同事們負責這項“精細活”,他們對每一件貨物都要進行“三查”:查包裝是否完好、查重量是否超標、查裝載是否平穩。在裝卸煤炭時,他們會用泡沫膠進行車皮加固,防止煤炭撒漏。“上次煤炭運輸,就是因為加固到位,全程零破損。”常雷自豪地說。
消防安全同樣不容忽視。貨場在煤炭區、危險品存放區等重點部位增設了5組滅火器,安全員每天進行巡查。節前,物流公司還組織了節前安全大檢查。“檢查不是走過場,關鍵時刻能救命、能減少損失。”胡鴻明說。正是這份嚴謹與細致,讓物流公司在雙節繁忙的作業中實現了“零安全事故”。
協調調度:精準指揮,保障物流高效運轉
“3道列車即將進站,通知綜合班準備接車;叉車注意,盡快完成零散貨物轉運!”10月1日凌晨一點,貨場調度室依然燈火通明,生產調度楊乖軍手持對講機,聲音略帶沙啞卻依舊清晰有力。他面前的監控屏幕上,顯示著貨物裝卸進度、車輛調配情況,密密麻麻的圖片如同跳動的“神經”,支撐著整個貨場的高效運轉。
作為物流公司貨場的“中樞大腦”,調度工作直接決定著物流效率。雙節期間,面對列車密集到發、貨物種類繁多的復雜情況,楊乖軍和部門主任制定了“一貨一策、一車一方案”的調度策略。在接到客戶發貨需求后,他們會第一時間核對貨物信息、運輸目的地,結合列車時刻表制定最優裝卸計劃。9月30日傍晚,根據業務需求,需要增運一批煤炭,楊乖軍立即調整作業安排,優先調配正面吊和裝卸班組,原本需要6小時完成的裝卸任務,提前1.5小時就完成了,確保煤炭及時送達。
雙節期間,楊乖軍累計值守超過70小時。安全生產調度室辦公桌上,一份沒吃完的月餅和一杯涼透的茶水見證著他的堅守。“雖然沒能陪家人過節,但看到一列列滿載物資的列車順利出發,心里就特別踏實。”他說。在調度團隊的精準指揮下,雙節期間物流公司共接發車皮約10列,實現了“零滯留、零差錯”的調度目標。
當節日的煙花在夜空綻放,貨場的燈光依舊明亮;當千家萬戶舉杯團圓,物流人的身影仍在崗位堅守。從裝卸一線的揮汗如雨,到安全崗位的嚴謹細致,再到調度中樞的精準指揮,鐵路物流貨場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都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責任與擔當。他們的堅守,不僅保障了節日期間的能源供應和民生需求,更彰顯了新時代勞動者的奮斗精神。這群節日里的“逆行者”,是當之無愧的“最美物流人”,他們用汗水澆灌出物流暢通之花,為祖國的繁榮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打印】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