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施工專業委員會、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碾壓混凝土筑壩專業委員會、中國水利學會施工專業委員會、中國水利學會碾壓混凝土筑壩專業委員會等專家組成員蒞臨云陽抽水蓄能電站調研指導工作,深入了解了項目施工組織管理、智能建造技術應用及綠色低碳施工等方面的創新實踐。
專家組一行實地察看了云陽建全抽水蓄能電站智慧安全培訓中心、下水庫平臺、地下廠房、上水庫大壩等地,詳細聽取了項目負責人關于工程進度、技術難點及智能建造系統應用情況的匯報。專家們對項目在數字化管理、大壩碾壓、混凝土智能化施工和綠色低碳建設方面取得的成果給予充分肯定,并就復雜地質條件下施工組織優化、智能化裝備協同作業等關鍵技術提出指導建議。
此次調研過程中,智能建設平臺成為了吸引一眾專家的亮點之一。智能監測系統實時回傳大壩填筑灌漿作業數據,無人碾壓機群按預設軌跡精準施工,液化空氣儲能(LAES)生物質氣化破巖施工技術實現了破巖技術從砂石領域向水電行業的重大跨越,自動化鋼筋臺車迭代升級,高效作業,顯著提升了施工精度與工效。通過數字孿生技術構建的工程三維模型——重慶云陽建全抽蓄數字電站,管理人員可動態掌握施工進度與質量狀態,大幅提升了復雜環境下工程建設的可控性與安全性。現場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充分展現了公司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最新成果,贏得了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
云陽建全抽水蓄能電站項目作為重慶市“十四五”規劃重點實施項目,同時也是國家實現“雙碳”目標、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項目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建成后,預計年發電量約9.25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發電標煤量25.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3萬噸,可承擔重慶電網調峰、填谷、儲能、調頻、調相和緊急事故備用等任務,有效緩解系統調峰矛盾,助推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項目團隊將聚焦智能化、綠色化建造關鍵技術深化創新,推進數字孿生平臺與施工管理深度融合,提升復雜地質條件下施工安全與效率。同時,緊盯關鍵節點目標,對核心部位倒排工期,超前謀劃工作重點,全力打造“雙示范、一標桿”工程。
【打印】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