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載潮波汩起,我們的足跡,是新疆大地上沉靜的河床與堤岸,不爭片浪,只鑄道于漠野。
當您聽見波波娜、蓋孜、尼勒克等水電站在山谷間如“云和之瑟”的低語;當您看見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守護著下游的萬家燈火;當您駛過克州公路,在帕米爾高原的邊緣穿行;當您遇見布爾津的風車在廣袤田野間悠然旋轉;當您凝視著墨玉、沙灣、精河等一片片“光伏海”……您看到的,便是我們。
綠色能源·戈壁灘上的風光并舉
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我們收納著天光,也將“治水獻電”的使命延伸至新能源領域。
從墨玉、莎車、沙灣、精河連綿成片的“光伏海”,到布爾津風電場迎風矗立的白色“木林”,我們以“投建營”全產業鏈一體化優勢,匠心打造高效、智能的綠色能源基地。這些項目是我們技術集成與精益管控的典范,更是“優質履約鑄信任,精益管控顯擔當”發展理念的生動詮釋。我們始終堅持“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建設理念,以國家級工法與智慧化管理平臺為堅實支撐,讓質量、安全與生態保護匯入同一道河床。
如今,一座座光伏矩陣正采集著天空的絮語,一排排風機晝夜不息轉動著葉輪,如同潮汐一樣漲落,以自然的韻律,回應著我們的渴求,還以天空一片澄凈。沙灣光伏、精河光伏、莎車光伏、布爾津風電——在天山南北同時發力,年發電總量超過50億千瓦時,足以滿足超百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8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500萬噸。
水利命脈·水潤邊疆的“時代答卷”
興水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我們修建起一座座骨干性水利工程,書寫著水潤邊疆的“時代答卷”。
從波波娜水電站的建成發電,到“新疆三峽”阿爾塔什水利樞紐馴服了葉爾羌河的狂瀾;從建成莫莫克水利樞紐、精河一級等工程,到加固紅海水庫,保障著灌溉與飲水之安,再到參與若羌、布爾津等抽水蓄能等項目建設,我們始終堅守著“治水興邦”的初心——積力之所舉,眾智之所為,筑起一座座質量可控、安全可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典范工程。
在新疆喀拉喀什河上,波波娜水電站以每秒抵御1877立方米洪流的從容,守護著一方安寧,滋潤著良田百萬畝,為生態修復添上了不可或缺的一筆。
而葉爾羌河那匹“脫韁的野馬”,在阿爾塔什水利樞紐的懷抱中,也終于變得溫順。這座被譽為“新疆三峽”的工程,是我們技術的高地,以每年22.34億千瓦·時的綠電,讓天空少受煙塵之擾;更滋潤著1100萬畝干涸的土地,潤澤克州、喀什、和田、阿克蘇四地州。
這些遍布天山南北的水利水電,編織成了一張溫暖的水網,為新疆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水動力”。
央企擔當·企地同心的堅實足跡
在壯闊與荒涼交織的天山南北,我們以沉默而持久的存在,將“企地同心”融進每一個凝望遠方的眼眸深處。
“自2011年開工以來,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工程給我們村80%的勞動人口提供了就業崗位,家門口的工作機會不僅讓村民提高了收入,更在跟隨施工隊日積月累地勞動過程中學到了技術,開闊了眼界。”莎車縣霍什拉甫鄉阿爾塔什4村黨支部書記石德紅感慨道,這極大改變了村莊的樣貌,也讓全村人走上了致富之路。
在莫莫克,一聲“相信我們,會平安出去的”的堅定承諾,讓受困群眾熱淚盈眶;在精河,我們用外套小心翼翼包裹起受傷的小羚羊,是對生態的自覺守護;在紅海,我們在流沙邊緣種下簇簇新綠,許下“守護綠水青山”的青春誓言。這份同心,更化為深厚的魚水之情。“同舟共濟、相互扶持”凝聚了村民們對項目建設與經濟發展最由衷的認可,他們用自發排練的歌舞表達感謝:“感謝你們,帶動了我們鎮子經濟發展!”當貧困學子蘇比伊努爾考上新疆師范大學研究生,精河項目部的募捐箱前,我們以一種自發的、自然的同情,托起又一個青春的夢想。
這一切,不過是短暫、迅速的一瞬,但卻斑斕而真實,我們在這片土地上,不是過客,而是“人在草木間”的真實存在。
天山為證,我們親歷了這片熱土的日新月異;戈壁為卷,我們書寫了水電五局人的無悔擔當;前路浩蕩,水電五局心懷“國之大者”,其志如云帆高漲,其行如長河入海,祝愿新疆的明天,錦繡萬里,光華永駐!
【打印】 【關閉】 |